赣南采茶歌舞剧院之前身为1956年定名的赣南采茶剧团和1964年成立的赣南文工团(后改为赣南歌舞剧团)。是赣州市唯一的市级艺术表演团体。
1950年3月至1951年春,受赣南行署邀请,赣县“洪玉堂”、信丰“合兴堂”两个三脚班社,先后进入赣州城内分别在“联成”、“同心”戏院搭班演出。1952年参加中南区会演后,建立了民主管理的“和平”、“大众”共和班制戏院。1954年两院合并为赣州市大众采茶戏院,当时属民营公助。1956年2月5日转为国营,直属赣南区党委和行政公署领导,定名赣南采茶剧团(团址设章贡区金鱼池11号,1961年迁章贡区姚府里48号)。1968年3月22号,赣州专区革命委员会政治部决定,改称赣南东方红剧团。同年11月6日撤销,与赣南文工团、赣祁剧团、市京剧团合并为赣州地区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大队(采茶为第一演出队)。1969年8月25日撤销“文艺大队”,改为赣州地区采茶剧团(团址迁章贡区文清路125号)。1984年5月21号(赣地编[84]92号文)改为赣南采茶剧团。1998年6月11号,经地委、行署(赣地办室[1998]77号)批准,与赣南歌舞剧团合并为赣南采茶歌舞剧团(团址设章贡区文清路5号)。2004年升格为赣南采茶歌舞剧院。
1952年新编、整理的《采茶山歌》、《卖杂货》代表江西演出团参加中南区首届戏曲观摩会演获新剧节目奖。1954年《睄妹子》、《补皮鞋》获江西省第一届戏曲观摩会演节目演出奖。1956年《睄妹子》、《采茶歌》参加全国首届民间音乐舞蹈会演。《睄妹子》进入中南海怀仁堂献演。《采茶歌》剧照以及波兰作家茹克洛夫斯基、茹热曼夫斯基撰写的“中国赣南民间舞蹈”文章,刊登在波兰《友谊》杂志上。1959年经省委指定,《睄妹子》、《补皮鞋》等剧上庐山为党的八届八中全会演出。
1960年整理改编的传统剧目《钓虫另》获江西省首届青年演员会演优秀剧目奖。同年,组成观摩学习小组,赴云南等地观摩学习。1962年整理改编的大型采茶戏传统剧目《茶童哥》在南昌公演一个多月,《江西日报》刊登署名文章,省剧协、省作协召开座谈会,祝贺演出成功。中国文联副主席田汉,诗人安娥,电影导演郑君里等观看了该剧,田汉称赞“赣南采茶戏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1963年代表江西人民赴福建前线慰问演出。1964年创作演出大型现代采茶戏《五岭之春》获江西省第一届现代戏会演优秀剧目奖。后与广昌采茶剧团合演《怎么谈不拢》参加华东区(上海)现代戏会演并获奖。会演结束后,选 调人员参加“江西省现代戏汇报演出团”,赴京、鲁、苏等地汇报演出,在京演出期间,先后在中南海怀仁堂、人民大会堂小舞台、国务院礼堂、各大兵种驻地献演, 1965年,该剧由上海天马电影制片厂拍成赣南采茶戏第一部彩色艺术片。
1979年,《茶童哥》易名《茶童戏主》,由上海电影制片厂拍成彩色戏曲艺术片。1980年评为“江西省先进单位”获省人民政府嘉奖。
1982年组成学习小组,赴闽、桂、滇、黔、川等地观摩学习。同年,创作演出的大型革命历史采茶戏《莲妹子》由江西电视台拍成电视片。1986年,经省文化厅选定,传统剧目《试妻》、《钓虫另》、《补皮鞋》、《睄同年》和大型神话戏《花灯仙子》等剧上庐山,为江西“庐山之夏”文化艺术博览会演出。同年10月,应文化部邀请,晋京演出《钓虫另》、《试妻》、《补皮鞋》三个传统小戏以及《花灯仙子》、《莲妹子》两个新编大戏,晋京汇报演出。三个传统小戏进入中南海怀仁堂献演。11月,《花灯仙子》、《试妻》获江西省第一届“玉茗花”戏剧节大戏演出二等奖、小戏演出一等奖、剧本二等奖,剧团获精神文明奖。1987年,《试妻》参加在上海举办的首届中国艺术节获“优秀剧目奖”。1989年创作演出的大型革命历史采茶音乐剧《烽火奇缘》获江西省第二届“玉茗花”戏剧节演出二等奖。
1992年创作演出的大型革命历史采茶戏《山歌情》获江西省第三届“玉茗花”戏剧节优秀剧目一等奖。同年,《试妻》获全国首届戏剧小品(兰州)比赛创作、演出综合二等奖。1993年,《山歌情》获全国地方戏曲(南方片)交流演出优秀剧目奖。同年12月晋京演出,获第四届“文华剧目”奖。“五个一工程”奖和92-93“曹禺戏剧文学”奖。龙红、张曼君两位青年演员获中国戏剧第11届“梅花奖”。1995年,剧团被评为“全国文化先进集体”。8月下旬,《山歌情》赴南昌为江西省第十次党代会演出。1996年,《山歌情》演出超百场,得到文化部表彰,并向全国省、地(市)剧团推荐移植演出。1997年赣南歌舞剧团演出的戏剧《长长的红背带》,莸省委宣传部颁发的江西省精种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第六届“入选作品”奖。1999年参加江西省第五届“玉茗花”戏剧节演出《应聘》、《豆腐哥·豆腐嫂》、《耍香龙》、《打卦》等剧目(获二等奖)。2000年,赣南采茶戏《豆腐哥豆腐嫂》参加文化部主办的全国部分省市农村题材小戏调演。由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江西省农村题材小戏集锦《红土地春韵》等四小戏剧本、碟片。12月,应台湾戏曲专科学校代理校长郑荣兴邀请,赣南采茶歌舞剧团赴台湾参加“两岸小戏大展暨学术研讨会”,并演出了《试妻》、《搭船巧遇》、《双打龙凤刀》等剧目。2001年参加第二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江西省代团《映山红的故乡》获演出金奖,创作银奖;赣南采茶歌舞剧团演出的《汉哥·瑶嫂》获演出一等奖。
2002年元月由中凯音像出版公司拍摄赣南采茶戏专辑(VCD)。《试妻》、《耍香龙》、《钓虫另》、《阿三打铁》、《打卦》、《斗火》、《搭船巧遇》等十几个小戏和采茶传统曲牌,午蹈等。元月23日-26日,应外经贸部邀请,赣南采茶歌舞剧团赴北京在北京饭店为国外驻华使节演出。2002年,创作演出的大型采茶戏《围屋女人》参加江西省第二届艺术节,获奖等次、项目,名列榜首。
2004年5月29日,赣南采茶曲牌《长歌》(男女对唱)在中央电视台十二频道魅力十二“十送红军”专题首播。
2005年,赣南采茶歌舞剧院参评剧目《试妻》,在第三届“中国戏剧奖.小戏小品奖”评选中,荣鹰小戏类优秀义选剧目。
2006年剧院被评为“全省文化工作先进集体”。2006年创作演出的小型采茶戏《换亲》、《牛乡长做媒》、《双打龙凤刀》参加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获演出获金奖,多个演员获奖。
2008年《豆腐哥 豆腐嫂》、《换亲》、《受气包》等参加“首届中国(赣州)地方戏展演” 分别获优秀剧目奖、剧目奖。
2009年,创作演出大型现代戏《快乐标兵》入选“江西省文艺创作繁荣工程优秀剧目”第一名,参加第三届全国地方戏优秀剧目(南方片·杭州)展演获“参演剧目奖”,演出实况由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多次播放,并荣获中宣部第十一届精神交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2009年10月精品剧目《山歌情》,进入国家大剧院为新中国成立60周年献礼演出。2009年剧院被评为“全国文化系统先进集体”。
2010年大型采茶歌舞剧《山歌情》,在省艺术剧院为江西省“相约春天——2010年迎春公益大展演”演出。
2010年7月,剧院在世博会举办的《江西活动周》上海演出。
7月,赣南采茶歌舞剧院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
9月,中央电视台《长江戏话》江西篇,戏曲频道摄制组来赣南,在赣县仙娘庙,上犹县茶园景地拍摄了赣南采茶传统戏、现代戏选场片段和曲牌音乐。
10月20日, 赣南采茶戏《快乐标兵》获邀在抚州汤显祖大剧院演出。
10月底, 赣南采茶歌舞剧院院长蓝文带赣南采茶戏《快乐标兵》剧组在本地区各县、市巡迥演出。
10月第二届八省优秀客家山歌邀请赛在广东东莞胜利闭幕,《打只山歌过横排》获十大金曲奖。
本年,蓝文院长获江西省参于上海市博会先进个人荣誉。
2011年,我院着力排练大型采茶戏歌舞《山歌情》,于2月25日、27日、3月1日分别在江苏省盐城市、无锡市、南京市演出。
6月,李宝春、赵茵、陈宾茂、张宇俊、黄善志、龙红、王爱生等七人被江西省化厅命名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赣南采茶戏》代表性传承人。
8月,剧院在深圳龙岗大运村为各国的运动员、来宾演出了一台赣南客家歌舞。
11月,为纪念中央革命根据地创建暨苏维埃共和国成立八十周年,由市委、市政府主办的大型采茶歌舞剧《八子参军》在市青少年活动中上演,郑振怀、康式昭、冷新生、王少玄等观看演出。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原院长刘锦云:赣南采茶歌舞剧《八子参军》应走向全国。这是一部令人振撼、很有思想内涵的戏剧······。此后中国戏剧杂志、中国文化报、江西日报登载专论、评述。新华每日通讯12月6日, 新华杜记者写:历史的回响 时代的强音--来自“共和国摇篮”的苏区精神报告(新华社长篇通讯)。文中载“茶树抽新枝 新曲飘茶香。今天,新编大型赣南采茶歌舞剧《八子参军》正在火暴上演”。……苏区精神感天动地。先后有新华网、人民网、江西日报、中国青年报头版、搜孤网、华龙网、新民网、风凰网、中国证卷网、江西文明网、易网、中国赣州网、舜网、琛圳新闻网、东南网、赣南日报等十八家新闻单位和网站刊发、转戴。至12月18日,采茶歌舞剧《八子参军》已公演50场,观众超过十万人次。
2012年1月,《八子参军》获得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2010--2011年度资助剧目奖,并获得财政部、文化部下达的五十万元奖励。
5月25日,改制后,赣州市赣南采茶歌舞演艺有限责任公司,今日(9点18分)挂牌。
6月6日至7日,赣南采茶歌舞剧《八子参军》在北京进行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0周年优秀剧目展演。
6月7日,新华社:采茶戏《八子参军》在京首演。北京日报:《八子参军》北京唱起采茶调。
6月8日,《八子参军》在京浓情续演,布赫 王太华 史文清 李前光 廖奔 李文朝等观看演出。
6月8日,国际在线 编辑:张斯路 赣南采茶剧《八子参军》引发“扩红”历史新思考。
6月9日,光明日报:赣南采茶戏《八子参军》感动首都观众。
6月17日,《经济日报》刊发了剧评《感人肺腑的艺术力》,盛赞进京展演的大型赣南采茶歌舞剧《八子参军》。剧组先后在天津、深圳、广州等地巡演,好评如潮。
7月2日,共和国不会忘记—写在《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之际(新华社记者余孝忠 陈建华 林艳兴)。小标题 巨大的牺牲奉献:赣南人民土地革命时期的主题 近日来,一部根据革命历史故事创作的赣南采茶歌舞剧《八子参军》,在北京、天津、广东等地演出,让那里的观众潜然泪下。
7月2日晚,来赣州开展革命传统教育暨“走转改”活动的百余名中央新闻媒体编辑记者在赣南师范学院聂耳剧院观看了大型赣南采茶歌舞剧《八子参军》。这部取材于真实革命故事的艺术精品,反映了赣南苏区群众为革命作出巨大牺牲却依然坚定信念跟党走的崇高精神,深深打动了中央新闻媒体编辑记者。《八子参军》感动中央媒体编辑记者。
9月24日晚,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主办的“为祖国放歌”第十二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颁奖晚会在北京中央电视台新址举行。大型赣南采茶歌舞剧《八子参军》获“五个一工程”奖。这是继《山歌情》、《快乐标兵》之后,第三部获得“五个一工程”奖的赣南采茶戏。近日,《八子参军》再度成为市民议论的热点。众多市民纷纷表示,《八子参军》充分反映了苏区人民忠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紧跟党走,不畏艰难险阻、英勇献身的伟大历史,是红色文艺作品中难得一见的经典。江西日报:公演仅二十天网络就有《八子参军》相关内容21.2万条。
9月28日,荣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的大型赣南采茶歌舞剧《八子参军》在信丰县文化艺术中心上演。为深入推进“两个永远”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信丰县邀请了赣南采茶剧团为该县干部群众表演红色经典剧目《八子参军》,让干部群众深入了解苏区精神,学习苏区精神,坚定永远热爱党,永远跟党走的决心。
10月9日,大型赣南采茶歌舞剧《八子参军》作为文化部主办的“讴歌伟大时代,艺术奉献人民——2012年全国优秀剧目展演”活动的参演剧目之一,受邀在北京天桥剧场展演。这也是《八子参军》的第100场演出。中国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赵实,中国作协副主席何建明,毛主席纪念堂管理局原局长徐静,市领导杨文英等观看演出,并上台祝贺演出成功。
《八子参军》再度成为市民议论的热点。众多市民纷纷表示,《八子参军》充分反映了苏区人民忠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紧跟党走,不畏艰难险阻、英勇献身的伟大历史,是红色文艺作品中难得一见的经典。
10月9日晚,北京天桥剧场内不时爆发出热烈掌声,以当年江西赣南苏区儿女扩红参军真实故事改编的大型赣南采茶歌舞剧《八子参军》在这里浓情上演,数百名首都观众被感动得热泪盈眶!
在喜迎党的十八大召开的浓厚氛围中,10月10日晚,大型赣南采茶歌舞剧《八子参军》在北京天桥剧场续演第二场,用赣南独特的艺术形式为首都观众讲述革命历程中的感人故事,讴歌伟大时代。中国记协书记处书记顾勇华谈《八子参军》:信仰的坚守——中国记协书记顾勇华谈《八子参军》》。10月15、16 ,《八子参军》在上海演出。10月21、22、23日四川遂宁市演出。
11月28日晚赣州电视台现场直播:第四届中国赣州(国际)脐橙节文艺晚。中央电视台朱军、李思思节目主持人。赣水欢歌《斑鸠调》大鼓、唢呐、群舞······。
12月13日至17日,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姚亚平来到我市石城、瑞金、寻乌、于都和中心城区,就我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深入调研。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史文清出席有关活动。市领导杨文英、彭业明出席有关活动或陪同调研。姚亚平充分肯定了我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尤其是文化事业建设、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体制改革、文艺精品创作和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成绩。其间,姚亚平一行和我市文艺专家代表进行了座谈交流。
12月19日,非遗展示馆录像,为传统采茶曲牌【打鞋底】、【长歌·送郎调】、【三句板】、【牡丹调】(廖三崽唱腔)留下“正反弦伴奏”样式以及【喂是喂】、【三韵】(二)、【新年酒】唱段共七首。参加人员:王爱生、王星彰、李银凤、李红、薛荔、李莉、陈晓东、杨明生、赖允明、郑训汉(摄像)、方平廉(照像)。制作成VCD。创意:刘洪忠 监制:篮文
12月24日,赣州市第三届艺术节优秀剧目展演活动在城区中心奥林匹克广场举行。赣南采茶歌舞剧院演出《禾杠舞》、《搭船巧遇》茶童—杨俊,朝奉—杨明生、二姐—崔玉蓝,船妹—赖舒华。主办:市委宣传部。从2012年12月24日至12月28日,约30支队伍参加,近千名演员。
12月26日,赣南采茶歌舞剧院召开欢送退休人员大会,放鞭炮、合影留念,主管局领导夏之明、曾庆池出席欢送会。
2013年1月,王爱生主编 赣南采茶歌舞剧院编印的《赣南采茶戏音乐》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
2月,江西省文化厅,年內将赣南采茶歌舞剧《八子参军》推向全国。
3月,中央电视台“我们的节日.清明—中华长歌行”节目摄制组,在赣南开机。周欢演唱歌曲《千秋万代爱不分》。于4月4日清明节当天播出。先后在央视一套、四套、十套复播。
4月,文化部公布了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其中赣州市有赣南采茶戏传承人——陈宾茂。
5月,张宇俊 蓝文编著 赣南采茶歌舞剧院编印的《奇葩隽永》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
6月,光明日报头版:红与绿的交响
文化足音踏歌来
赣南采茶歌舞剧《八子参军》受邀在北京、天津、深圳、广州等地巡演,至今已演出110场,社会反响强烈,荣获中宣部第十二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受邀参加文化部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0周年展演活动,成为赣州市文化建设的典范之作。
8月,赣南采茶歌舞剧院,为第六届海峡两岸客家高峰论坛、第十一届赣台经贸文化合作交流大会演出。节目:歌舞《天下客家是一家》、采茶戏《搭船巧遇》、风情舞蹈《怀胎歌》等。文艺晚会在赣州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学术报告馆举行。
8月,大型赣南采茶歌舞剧《八子参军》在江西艺术中心上演。获16家剧院联盟单位签约将在全国各大剧院巡回上演。
10月,中国(济南)第十届中国艺术节第十四届“文华奖”参评及参演剧目活动中。大型赣南采茶歌舞剧《八子参军》在第十四届“文华奖”评选中荣获“文华优秀剧目奖”,同时获5个单项奖。单项奖分别为:李莉获第十届中国艺术节优秀表演奖;杨俊获第十届中国艺术节表演奖;尹文华、刘洪忠获文华音乐创作奖(作曲奖);王卫中、张又虹获文华舞台美术奖(舞台设计奖);秦玉山获文华舞台美术奖(灯光设计奖)
9-10月,《八子参军》剧组在杭州、绍兴、宁波、福州、徐州、郑州、西安、成都、昆明、柳州进行了剧院院线巡演,开创江西省剧院联盟演出之先河。所到之处均激起热烈反响,好评如湖。人民日报称其为“红色经典”。
12月,赣南采茶歌舞剧院入选全国地方戏创作演出重点院团,江西省唯一入选院团。获得100万元资助资金。
2014年1月4日,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重点资助剧目颁奖仪式在北京举行,大型赣南采茶歌舞剧《八子参军》入2011-2012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重点资助剧目,这是2002年文化部、财政部联合实施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重点资助剧目以来,江西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剧目,填补了省内空白。
2014年、2月24日晚,赣南采茶歌舞剧《永远的歌谣》在市青少年活动中心首次对内带妆彩排。市领导杨文英观看了彩排。该剧于2013年1月启动, 赣南采茶歌舞剧《永远的歌谣》由国家一级导演张曼君担任总编导。
2月25日,赣南采茶歌舞剧《永远的歌谣》在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彩排。
2月26日,赣南采茶歌舞剧《永远的歌谣》今晚首演。赵锦成 陈晓春观看演出。
2月27日,赣南日报,赣州晚报:
大篇幅多版面报道赣南采茶歌舞剧《永远的歌谣》昨晚首演。
大型赣南采茶歌舞剧《永远的歌谣》精彩亮相
用情传承苏区精神 用爱书写时代强音
——赣南采茶歌舞剧《永远的歌谣》精彩亮相
中国文化报副总编辑赵忱、中国艺术研究院原副院长薛若琳、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原院长兼党委书记刘锦云、中国艺术研究院原创作院院长黄在敏、中国艺术研究院特邀研究员徐培成等知名专家;省委第七督导组组长赵锦成,副组长陈玉麟、黎明、徐金星,省文化厅副厅长任永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晓春,市领导彭光华、杨文英、李恭进等在家的四套班子领导成员以及中央国家机关和有关单位对口支援赣南苏区振兴发展挂职干部到场观看了演出。
“《永远的歌谣》彰显苏区干部好作风”
——访中国戏剧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季国平
苏区精神的口另-种延续
——访赣南采茶歌舞剧院院长蓝文
一首苏区优良作风的颂歌
——访赣南采茶歌舞剧《永远的歌谣》总编导张曼君
2月27日,江西日报:本报赣州讯 (记者鄢朝晖) 2月26日晚,赣南采茶歌舞剧《永远的歌谣》在赣州市青少年活动中心首演。大江网、网易、中国日报网、天津网转登、人民网24小时滚动新闻。
3月21日,江西日报记者 李滇敏:赣南艺术家倾情演绎采茶歌舞剧《永远的歌谣》。当创新的形式与经典的主题嫁接,总会产生意想不到的艺术感染力。继《山歌情》、《八子参军》之后,赣南红土地的艺术家们又为我们奉献出一曲深情嘹亮的《永远的歌谣》——
4月4日,光明日报 胡晓军 许军 谢若闲《永远的歌谣》演活群干鱼水情。
4月8日,南昌日报 赣南采茶戏《八子参军》将亮相南京。文化部将于5月分别在南京和北京举办第四届全国地方戏(南北片)优秀剧目展演。我省选送的《八子参军》入选参演剧目名单。
6月5日晚,大型赣南采茶歌舞剧《八子参军》在南京紫金大戏院浓情上演。此次展演由文化部主办,以39家全国地方戏创作演出重点院团的37个地方戏曲剧种为主体,优选50台剧目分别在北京(北方片)和南京(南方片)展演。《八子参军》是江西省参加第四届全国地方戏优秀剧目展演的唯一剧目。
2014年
2月24日晚,赣南采茶歌舞剧《永远的歌谣》在市青少年活动中心首次对内带妆彩排。该剧于2013年1月启动, 赣南采茶歌舞剧《永远的歌谣》由国家一级导演张曼君担任总编导。
2月26日,赣南采茶歌舞剧《永远的歌谣》今晚首演。赵锦成 陈晓春观看演出。
2月27日,江西日报: 2月26日晚,赣南采茶歌舞剧《永远的歌谣》在赣州市青少年活动中心首演。
3月21日,江西日报记者 李滇敏:赣南艺术家倾情演绎采茶歌舞剧《永远的歌谣》。当创新的形式与经典的主题嫁接,总会产生意想不到的艺术感染力。继《山歌情》、《八子参军》之后,赣南红土地的艺术家们又为我们奉献出一曲深情嘹亮的《永远的歌谣》——
4月4日,光明日报 胡晓军 许军 谢若闲《永远的歌谣》演活群干鱼水情。
4月8日,南昌日报 徐雷 采茶戏《永远的歌谣》将亮相南京。文化部将于5月分别在南京和北京举办第四届全国地方戏(南北片)优秀剧目展演。我省选送的《永远的歌谣》入选参演剧目名单。文化部艺术司还将组织专家对参加演出的地方戏曲剧种保护与扶持计划2013至2014年度资助剧目进行验收评估,并为入选“全国地方戏创作演出重点院团”名单的单位授牌。本次参演的南方剧目达到25部,其中赣南采茶歌舞剧院演出的赣南采茶戏《永远的歌谣》入围。
6月5日晚,受文化部选调,大型赣南采茶歌舞剧《八子参军》在南京紫金大戏院浓情上演。《八子参军》是江西省参加第四届全国地方戏优秀剧目展演的唯一剧目。
6月30,按照中央组织新、文化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务院扶贫开发办的部署,决定从现在开始到2020年开展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以下简称“三区”) 人才支持计划文化工作者专项工作。市文广局篮文副局长认真抓落实,赣南采茶歌舞剧院泒出大量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基层,落实赣州市“三区” 人才支持计划文化工作者专项工作。
自1979年至2012年,党和国家领导人江泽民、李鹏、吴邦国、李瑞环、曽庆红、罗干、吴邦国、布赫等先后在南昌、赣州、红都、首都观看剧院的演出,还多次晋京和进入中南海怀仁堂献演以及赴香港、台湾、新加坡等地交流演出。
在“三下乡”演出活动中,多次受到省、市文化主管部门的表彰和嘉奖。创作上演大量小戏,演出面向基层,场次逐年增多,广受众群众欢迎。